1. 首页 > 百科排行 > 三国白马门事件(伏皇后的白马门之谋)

三国白马门事件(伏皇后的白马门之谋)

伏皇后的白马门之谋

三国时期,魏国太后伏氏为了保住自己的地位,不惜谋害有功之臣,其中最为著名的便是白马门之变。以下就让我们一起来探究一下这起事件的缘由。

徐晃的功勋

徐晃,字公明,曾为曹操的部将。他在官渡之战时出色地指挥军队,掌控了曹操的骑兵部分,最终帮助曹操获得胜利。此后,他又在各个战场中表现出色,成为了曹操的得力助手之一。

在曹丕继位后,徐晃被封为伏波将军,继续为魏国效力。在攻打蜀汉的过程中,他负责攻打南诏。虽然南诏有着强劲的地利和人力,但是徐晃聪明机智,运用了诸多战术,最终将南诏攻克。此功勋无疑极大地提升了他在魏国中的地位。

伏皇后的阴谋

然而,太后伏氏对徐晃的崛起显然并不满意。她为了维护自己的权位,决定设计谋害徐晃。于是,她派出了左右中郎将邓艾和杨欣以及其他官员,发动了白马门之变。

徐晃事先并不知情,当他听闻到白马门的动静时,他正在宫中。他得知消息后,带着手下和家人逃离到城外,但是伏氏已经下令搜捕他,并派了人追击。徐晃在逃亡过程中疲劳不堪,不幸被邓艾和杨欣在昏迷状态下斩杀,享年五十一岁。

白马门之变的影响

白马门之变虽然是在魏国时期发生的,但是它对整个三国时期的历史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首先,白马门之变造成的政治动荡为后期的铜雀台之变埋下了伏笔。铜雀台之变是建安十三年刘备遣使拜访曹操而遭刺杀的事件,这次事件的发生和白马门之变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也为曹魏的灭亡埋下了伏笔。

其次,白马门之变也让后世人们深刻认识到了当权者为了保住自己的地位,不惜将功臣置于死地的可怕行径。这一事件深刻地揭示了权力斗争的丑陋面目,对后世政治家的崛起和治国方略的制定都产生了深刻的影响。

总之,白马门之变的发生既是三国时期中一场重大的政治事件,也是后世政治发展中的一个重要历史节点,留给我们诸多值得思考和深思的思考点。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发送邮件至3237157959@qq.com 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

联系我们

工作日:10:00-18:30,节假日休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