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首页 > 百科问答 > 樊亦敏为什么不红(樊亦敏:中国武术之路上的“轻重倒置”)

樊亦敏为什么不红(樊亦敏:中国武术之路上的“轻重倒置”)

樊亦敏:中国武术之路上的“轻重倒置”

樊亦敏不红是为什么?

对于大多数国内武术爱好者来说,名字中带有“敏”字的樊亦敏应该不会陌生。她于1991年在全国青年武术比赛上一举夺魁,从而走上了武术明星之路。但是,时至今日,她和她的武术作品却不如当年红火。那么,樊亦敏不红是为什么?

一个显而易见的原因是,《霍元甲》和《少林寺》等武侠电影屡屡刷新票房记录,武侠功夫片成了中国电影的代表性流派,一些演员如尤小刚、李连杰、张曼玉等也因此成为家喻户晓的电影明星。然而,樊亦敏到底成为了“明星”还是“武术家”?我们是在因为她的武术素质,还是因为她的电影作品?由此,我们不难发现,樊亦敏所处的领域存在一种“轻重倒置”的现象。

樊亦敏:武术家还是明星?

樊亦敏的武术成就是毋庸置疑的。她三岁开始训练武术,曾获得全国武术冠军、东亚运动会武术冠军等多项荣誉。她的经典作品《太极张三丰》在1993年获得了中国电影表演学会的表演大奖。然而,当她主演的电影成为大众关注的焦点时,樊亦敏走上了成为“电影明星”的路子,同时也因此影响到了她在武术界中的地位。

与此同时,由于整个中国社会对武术的了解不足,对武术家的尊重与文化认知不及已有的友好艺术形态,如曲艺、京剧等,这也导致武术成为一种被误解与歧视的领域。相比之下,演艺圈可以为个人带来更多的社会认知度和声誉,但却独立于武术领域之外,这也使得樊亦敏在武术领域的确立和发展变得复杂与困难。

樊亦敏:武术与影视的亲和度

电影对武术的宣传和推广已经不是什么新鲜事了。如今,很多武术家都会接受一些电影作品的邀约,以此提高自己在社会中的影响力。武术在电影的推广下也得到了更多的关注,人们对它也更加了解和熟悉。这种趋势在一定程度上惠及了樊亦敏这类在电影界崭露头角的武术家。

但同时,武术作为一种运动形态,需要通过高耗时、高山难度的训练才能达到质的变化,享受足够的快乐和身体挑战。在电影制作中,快速的拍摄进度、对动作的即时把握,与现实训练及赛场出招的情况大相径庭。这必然导致电影中的“武术”招式与实际上的武术行为有很大不同,甚至失真。这样一来,涉及电影的樊亦敏便不可避免地陷入了权衡之中:成为文艺电影中的“武术表演者”,还是著重于自己在武术领域中的卓越表现。

也许,在今后的中国武术中,开设一些专业的训练营和比赛,针对武术的竞技化、理论化、历史化等方面进行系统的教育,打造出具有中国特色的“拳牌大会”,将有助于武术运动的发展。这样的机制如果真的能够建立起来,也许会有更多像樊亦敏这样的武术家找到更好的发展方向,并不再因武术界对电影行业的高期望和歧视客观扼制了自己的前途与命运。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发送邮件至3237157959@qq.com 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

联系我们

工作日:10:00-18:30,节假日休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