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首页 > 百科问答 > 描写历史故事的成语(探寻历史,寻找成语故事)

描写历史故事的成语(探寻历史,寻找成语故事)

探寻历史,寻找成语故事

成语:开门揖盗
故事梗概:春秋战国时期,齐国相国晏婴为人清廉正直,有一个盗窃团伙欲对其家产下手。晏婴无意中给了他们机会,故意不锁门,熟睡后还自己打开了门,以示对他们的尊敬。盗贼见状,犹豫不定,最终失手惊动了晏婴的仆人,被捉获归案。后有“开门揖盗”之典。

故事背景

开门揖盗,是源于春秋战国时期的一个成语。当时诸侯国数十,政治不稳定。各国内部也面临着政治腐败、社会治安不好等问题。因此,人们对廉洁自律和道德高尚的仕宦颇为崇拜,而本故事中描绘的晏婴恰是这样一位为人清廉正直的相国。

引申含义

“开门揖盗”这一成语,虽从字面上看,指的是家中不闭户,揖盗入门,但其所蕴含的深远含义,却远远超越了故事本身。它既是对勇往直前、敢为人先的人们的赞赏,也是对那些清正廉洁、兢兢业业,始终不与黑暗势力媾和的优秀官员和公民的弘扬。

启示意义

故事中的晏婴,是一位忠于职守、廉洁自律的好官,他预示了当代中国推进反腐败斗争所宣示的价值追求。从“开门揖盗”的故事中,我们可以看出,按照自己的原则、贯彻自己的正义,是赢得道德认同和社会信任的不二法则。这种信任和认同不是一天两天能够建立的,需要公正执法的长期坚持和努力。因此,我们每个人都应该在工作中继承晏婴精神,依据廉洁自律这一基本原则,自始至终地为人民服务,为社会进步贡献力量。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发送邮件至3237157959@qq.com 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

联系我们

工作日:10:00-18:30,节假日休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