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段:五台山的历史和文化 五台山是中国著名的佛教圣地,被誉为“北国妙境,东方净土”,其历史可以追溯到隋唐时期。五台山的建筑、文化等都是中国古代文化的瑰宝,被誉为“中国精神缩影”。五台山是以佛教为主的传统文化背景下的生态文化体系,是佛教文化、民间文化、农耕文化、自然文化相互融合的综合体系。但是,最近几年,五台山的商业化现象愈发显著,航拍五台山景区,你能看到近似的酒店和商铺几乎遍布整个山上,城市化的烙印越来越浓厚。
第二段:商业化和文化倒退 一些亲历过五台山变迁的老佛教徒表示,商业化的进程,是从上世纪90年代中期起步的,最开始是小规模的、正规的厕所档口,然后是一些民居改建成客栈和饭馆,随着旅游兴起,遍地镶嵌着各种小商品店,一些散白点开始逐渐聚集为适应大众需要的旅游商品市场。然而,作为佛教圣地的五台山新时代的现实是俗物与禅修并存,这种“杂糅”很多佛教信徒无法承受,他们感到被迫接受商业化的文化,耳濡目染影响泼漫是让人心生忧虑的。
第三段:商业化和文化的平衡 无论如何,商业化与文化之间绝不应是铁板一块,而应当是相互促进的互动关系,也就是商业化服务于传播文化,而文化则又不断地汲取商业化发展带来的营销手段、管理模式与资源组合。五台山不应该只是一个景区,而是一个历史文化名山,背后有浓厚的文化内涵,无论是管理者还是文化传承者,需要提高文化道德素养,树立文化自觉与危机意识。我们应该将商业化和文化的关系看作是”相生相存“的关系,而不是“相互对立”的关系。 五台山已经成为中国佛教的一个品牌,它需要保持佛教的独特性,保持与佛教圣地各自特色以及商业发展之间的良性互动关系,而且在这个过程中,我们都应该有更多的文化素养,引导大众科学理性认识历史文化的实质,落实人文关怀,为传统文化遗产带来一份新的回响。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发送邮件至3237157959@qq.com 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