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步不慎走向错蓝:我的高中生涯
第一步:选择
我的初中生活非常平淡,每天上学回家,画画写写,偶尔打打游戏,没有太多压力。但当初三将至,周围的同学和家长开始疯狂地讨论高中的选择,他们考虑的不是进好学校,而是进好班,进好班就能进好大学,进好大学就能找个好工作,尽管这个链条明显有点扭曲。 我见过有人考虑进一所偏远的重点高中,就因为那里某个班的授课老师特别棒,即使学校比其他几所稍逊一筹。我还见过有人花了35万元买通高考加分,跟着老师进了一所心心念念的重点中学,然而学校的学风严苛,他在受不了两个月之后退学了。 我更相信命运多少能被自己的选择所左右,于是我做了一次看似大胆、实则糊涂的决定——选择了一所传统的蓝白色高中。当时我对这所高中的了解并不多,只有校园环境优美,貌似教学比较传统,成绩相对较稳定,同学们都很好说话。这些都让我觉得这是一所适合自己的学校,“蓝白”并没有让我有太多的想象空间,只是听说它是校颜色罢了。第二步:适应
升入高一后,我们班的同学都比较沉默,大概是各种期望和不确定性的压力让他们不敢轻易张扬。而我却一切顺利,或者说我对进入高中的感觉没有特别大的变化,因为我们这个学区的初中和高中都是同一所学校,所以只是换校区而已。但在后来的完形填空和写作中,我才渐渐意识到了自己的不足:阅读量太少、词汇量太小、语文表达能力太差。 我并不认为这所学校的教师存在问题,他们的课程安排和教学质量都很好。我思考了一下,发现我在初中时确实比较懒惰,没认真听课也不爱读书,只是在学期末突击复习才勉强取得好成绩。在高中初期,我沉迷于一个游戏,晚上十一点才开始写作业,早上七点赶上学。我几乎没时间看书、听音、背诵。于是我决定调整自己的生活方式,从读书入手,每天晚上定时复习,禁止玩手机,早上早起背英语单词,中午午休的时间听听音乐。经过两个月的反复尝试,我发现自己的身体和心理状态都比之前更加健康,思考能力也有所提高。第三步:成长
高中生活的重点在于课业的压力和分数的竞争,但对我而言,重点是思维的拓展、知识的自我修炼。在学科指数上,我和班上的同学大致持平,没有出现特别出色或者特别糟糕的情形。但是在课堂上,我的状态比初中时要好得多,我主动发言、争取提问机会、解答问题,尤其是在语文课上,每次布置的作业都能让我收获不少。 我在高中阶段读了不少有趣又有价值的书,有《月亮与六便士》、《百年孤独》、《三重门》、《论语》等等。我开始从小说中感悟生命、认识世界;我读完《论语》之后,发现这是一部备受推崇的经典著作,但并不是每位读者都能从中汲取到正能量;我读到童年时候看过的《爸爸回来了》,感受到对父母感恩和对家庭温暖的向往。我们高中阶段的读书可能面临很多干扰和倒逼,但如果你树立了正确的价值观,读书其实是一种身心共同的磨砺。小结
“错蓝”并不是我真正的标签,我并没有走上那条或许更快捷、也许更艰辛、恐怖因素更多的征途。如果把中学学业比作一场漫长的旅行,那么我的高中生涯就像是一段开车穿越了一些平原、山林的路途,没有惊天动地的事情,但我成长了,这比什么都重要。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发送邮件至3237157959@qq.com 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